羅馬數字

羅馬數字系統源自伊特魯利亞文(Etruscan),只有7個符號,包括I(1),V(5),X(10),L(50),C(100),D(500),M(1000)。羅馬數字還沒有0的符號。
按照下列規則可以產生符號代表任何自然數。 這套記數系統只要用來記數
,卻不方便於四則演算

  1. 重複次數決定倍數:1個羅馬數字重複幾次,就表示這個數的幾倍。例如: ⅩⅩⅩ=30

  2. 右加左減:在一個較大的羅馬數字的右邊記上一個較小的羅馬數字,表示大數字加小數字。例如︰VI表示5+1=6
    在一個較大的數字的左邊記上1個較小的羅馬數字,表示大數字減小數字。例如︰
    IV表示5-1=4
    但是,左減不能跨過一位數,例如三位數左邊只能是二位數,三位數左邊不能是一位數。99不可以用IC表示,而是用XCIX表示(100-10)+(10-1)=99。
    此外,左減數字不能超過1位,譬如8不能寫成IIX,而是VIII。右加數字不能超過3位,譬如14寫成XIV,不是XIIII。

  3. 數字上加橫線乘千或乘百萬:在1個羅馬數字的上方加上1條橫線或者在右下方寫M,表示將這個數字乘以1000,即是原數的1000倍。如果上方有2條橫線,就是原數的1000000倍。 譬如M=1000×M=1000×1000=1000000。

  4. 數碼限制:同樣數碼最多只能出現3次,40不能表示為XXXX,而要表示為XL。但是,由於IV是古羅馬神話主神朱庇特(IVPITER,古羅馬字母沒有J和U)的首字,因此有時用IIII代替IV。 一般大時鐘(不含英國大笨鐘)的時刻就以IIII代替IV,也可能是為了字體的對稱性。

羅馬數字與十進位數字是如何轉換
CCLXVII=200+50+10+5+1+1=267
MMMCCLXXXI=1000+1000+1000+100+100+50+10+10+10+1 =3281
DCCXVII=500+100+100+10+5+1+1 =717

[ 羅馬數字與十進位數字對照表]

用羅馬數字做加減還算方便,但是用來作乘除運算,那就是相當費時且沒效率的事了,還好羅馬人及中世紀歐洲人只是用來羅馬數字來「記」數,而「算」數時用的卻是算板。 算版就像是古中國的算籌或是近代的算盤、計算尺和現在的計算機一般。
羅馬數字系統在歐洲流行了約一千年後,到了中世紀才漸漸被印度-阿拉伯數字取代。
花拉子密(Alkhwarizmi,790~840)是 一位重要的回教數學家,他在西元820年寫了一部很有影響的書,在書中他講述了印度-阿拉伯數字的十進位計數系統的用法。費波拉契(Fibonacci)(1170∼1250年)將這本書引進歐洲, 逐漸代替了歐洲原有的算板計算及羅馬的記數系統從此擺脫繁瑣的計算,多了時間在數學思索的活動上。

你可以輸入1~ 3999999,換算器幫你轉換成羅馬數字。
 

 
 

 

參考資料:

數字的異想世界(商周出版)--Clifford A.Pickover 著作
http://www-history.mcs.st-andrews.ac.uk/history/Mathematicians/Fibonacci.html
http://www-history.mcs.st-andrews.ac.uk/history/Mathematicians/Al-Khwarizmi.html


Copyright ©昌爸工作坊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