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形數列

一公里寬與一千公里寬的雲朵看起來沒有區別;將楓葉邊緣的一小部分放大,與整片楓葉也沒有區別。數學家曼德布洛特(Benoit Mandelbrot)將這種圖形稱為碎形(fractal),它具有自我相似性(self-similar),可以不斷地產生重複。如果將圖形持續放大,似乎沒有盡頭,而且放大的部份與原圖形的某部份相似,原來碎形就是由自我相似不斷產生所造成的。

圖稱為Koch曲線,它就是碎形,將一線段三等分,以中間那一段為邊作一正三角形 ,然後將每一線段按照這個做法重複下去。可以發現圖形愈分愈細,而且永無盡頭,每一小線段長會趨近於0。

 Clark. Kimberling將下列這個數列稱作碎形數列,如果將每一個第一次出現的數刪除,將發現剩下的數列與原來一樣。


 

 C. Kimberling 與 Harris S. Shultz設計過一種翻牌的遊戲,將一套卡片的每一張正面分別印上數字1234...n,數字面朝上,2在1下,3在2下,.......,即由上而下123。抽出最上面那張,正面朝上擺在這套卡片最後面,並將下一張抽出來擺放在旁邊(新抽出來的擺上頭),依此規則,直到將原卡片完全抽出擺在旁邊同一疊上,你由這疊卡片上頭第一張往下找,第幾張才會出現數字1。很妙的是,卡片總數與"第幾張"和碎形數列相關,卡片總數等於碎形數列的項次,而該項就是"第幾張"。

例如:一套卡片,每張正面分別印上數字1,2,3,4,5,按照規則,過程圖解如下,所以由上往下找到第3張就是1,而碎形數列的第5項是3

 

 

 


參考資料:

大自然的數學遊戲(天下文化/史都華 著作/ 葉李華 譯)
數字的異想世界(商周/ Clifford A.Pickover 著作/ 葉承志、陽台勇 譯)


Copyright ©昌爸工作坊 all rights reserved.